江阴一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第十四周升旗仪式
高三十二班是一个充满活力,不甘落后的班集体。虽为文科班,但巾帼不让须眉,我们被评为江阴市优秀班集体,在“唐风宋韵”诗词朗诵中一展优雅的风韵,在刚刚结束的高三无锡市第一次调研考试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即将面对高考的我们,顶着压力,身处紧张的学习氛围之中,依然坚定着,执着的追求着属于自己的目标。同是苦读钻研,我们不怕疲惫枯燥,同是风华正茂,我们策马扬鞭,争做鲜衣怒马少年。
本周升旗仪式由我班主持。
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奏乐,迎国旗。
升国旗,奏唱国歌。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2021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八个宪法日,第四个宪法宣传周。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树立基本的法律意识是每一个高中生的必修课。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人员日。国际志愿人员日于1986始设,2010年正式开始相关活动。我国一直致力于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注重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下面有请我班李梦瑶同学做国旗下讲话。
李梦瑶发言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高三(12)班的李梦瑶。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颂扬宪法精神,传承志愿火炬》。本周的周六周日,我们即将迎来国家宪法日和国际志愿人员日。早在2001年12月4日,就被确定为全国法制宣传日,如今,在此基础上,将其升级为宪法日,不仅意味着我国以崭新生动的形式在全社会建立宪法信仰,弘扬宪法精神,也意味着宪法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宪法是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有力武器,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需要我们每一位公民实际行动的加持。而这自然离不开新时代中国志愿服务提倡的担当与奉献的志愿者精神。1985年12月17日,第四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86年起,每年的12月5日为“国际志愿人员日”。联合国志愿者有百分之三十在非洲工作,百分之二十五在亚洲工作;还有一些志愿者,在世界上最落后、最贫困的地方工作,在那些偏远的山区、农村,甚至是硝烟四起的战后废墟,我们总是能看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帮助妇女、帮助儿童、帮助老人,帮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却不求回报。“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做什么,而不该看他得到什么。”一位志愿者如是说。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发展和道德意识的提升,志愿服务作为一种自愿和无私的公益性、利他性行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当成一项高尚的事业,追求幸福的生活方式。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志愿服务事宜的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对志愿服务事业在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以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大力弘扬志愿精神,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灿烂的东方文明,从"乐善好施"的千年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采乐章。滋养其中,我们深悉其中奥秘,并将以此作为人生准则。在校园中,鲜红的益锋志愿者是身边的榜样;在赛场上,小红帽的温暖绘成灿烂中国红;生死线上,白衣逆行、志愿先锋筑起生命防线。大国小家,奉献为先,志愿火炬,赓续昼夜。叶祖禹先生看来,每个人都曾经当过志愿者。他说:“志愿的心是人性的一部分,谁没在自己的生命中发自内心的帮助过别人?”人的善意是天性,其中价值莫过于创造美好的欣喜,在此向所有老师和学生发出倡议:让我们行动起来,倡导文明,奉献社会,积极做志愿服务的实践者和传播者,用我们的行动争做文明有礼的一中人,用我们的爱心共同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热情展示我们志愿者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在服务中去体会志愿者的光荣之感,体会志愿服务的快乐之情!
让我们行动起来,以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帮助关怀周围每一个人,传递感恩和温暖,为彼此的生活增添一抹明亮温馨的色彩!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无论力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只要心中有爱,就能涓滴成海,汇聚力量!你们的加入,将会多一份希望,多一份辉煌!你们的加入,将会让你们更能体验人生价值,体会人间温情!让我们用爱去谱写奉献的乐章,用心灵去传唱爱的故事,用行动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