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记2020年度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播种阅读1+1”公益行动示范校指导活动

  • 2021-06-05
  • 点击数:1227

为了推进课外分级阅读,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校在6月3日上午进行了2020年度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以下简称“中阅院”)“播种阅读1+1”公益行动示范校指导活动暨江阴市高中英语拓展阅读主题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阅院和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共同主办,我校承办的一次高中英语分级阅读的教研活动。

出席本次活动的专家有南京师范大学刘学惠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中阅院专职研究员钱小芳博士、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高级编辑刘姣、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市场经理田晓光和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英语教研员梅原老师。

活动伊始,我校英语教研组长、示范校项目负责人张珍老师向与会专家和老师们介绍中阅院播种阅读1+1项目。

“播种阅读1+1”公益行动由中阅院和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以下简称“外研社”)联合发起,旨在借助互联网平台,将优质英语阅读教育资源与阅读教学方法辐射至乡镇,建立英语阅读教学共同体,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阅读教学指导活动,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推动各地区英语阅读教育均衡发展;同时也借此项活动进一步固化英语阅读实验成果,优化英语阅读课程体系。

2020年,中阅院面向社会招募了第一批参加公益行动的中小学校,最终选出11所1+1首批示范校,22所1+1首批实验校。江阴市示范校为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实验校分别为江苏省江阴市青阳中学 、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省江阴市成化高级中学、江苏省江阴市山观高级中学、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

活动的第二项议程分别由我校张强老师和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王佳老师使用阳光分级阅读读本开展了两堂风格迥异的研讨课。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的王佳老师是北京市西城区英语学科带头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核心成员,曾参加国际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联合国世界青年论坛、全国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学术研讨会等,并做大会主题发言、会议现场公开示范课、以及教学辅导。

她的授课材料为Mayday,本书讲述在一次飞机驾驶中,主人公亚当面对父亲昏迷、飞机失控的危机情况,从开始惊慌失措到后来战胜恐惧,最终救了自己和父亲的故事。王老师的课堂设计新颖有趣,她采用“Six Thinking Hats”的教学模式,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五种彩色飞机任务,让学生有了“思维工具”,从而对文本进行多元化、多层次解读。学生多元化的任务展示是全班集体智慧的交流与碰撞,让学生学会在阅读故事时,不仅要关注人物和情节,还要体验其中丰富的情感,实现文本增添智慧、启迪生命的价值。学生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展示成果精彩纷呈。

张强老师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教学理念: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他的授课材料为The King’s Jokes,这是一本故事类读物,讲述了一位沉迷笑话的国王幡然醒悟的故事。张老师采用文学阅读圈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让学生分组分角色完成任务,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小组合作生生互动,在老师的引导下探索文本主题意义。教学设计极具层次感,始终围绕“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三个层次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思维体验领悟文章主旨,凸显精神层面的收获。

研讨课之后,两位老师分别进行了简单的说课,让与会老师更全面的了解他们各自的教学设计和上课思路。

外研社高级编辑刘姣简单介绍了阳光分级阅读的理念和教材编写,她以切身经历谈了阅读的重要性,提出外研社的小说类和非小说类的阅读读物能帮助学生起到平衡作用,消除师生的阅读短板。

活动的第三项议程: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刘学惠教授对两堂研讨课做了精准点评。

刘教授是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国际应用语言学会会员、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学分会理事、外语教师教育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华东地区外语教学法研究会常务理事。曾主持和参研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论文近50篇,入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最有影响力学者排行榜(语言学)》。她主持了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十三五”规划的相关专业课题“英语阅读教研共同体建设”,积极推进中小学英语阅读教育,促进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培养,同时打造了一支热爱阅读、推广阅读教学的中小学教师团队。

刘教授指出: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促进阅读,播种阅读。本次研讨课都是在学生完成自主阅读之后的课堂展示,阅读课的课内和课外联动关系有很多,让学生多阅读,read for fun,让学生能读起来,分享感想。两堂研讨课都属于挖掘深层次的准精读。王老师的六顶帽子的思路和张老师的阅读圈的设计,对学生思维有很大的挑战。教学设计要符合新课标要求,精读保证深度,泛读保证数量,通过课内和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和思维相结合,有效平衡阅读的量和质, 系统选择分级阅读读物,确保阅读能有序、有效并长期进行。

活动的第四个议程:北师大钱小芳副教授的题为《高中英语分级阅读的意义和教学途径》专家讲座。

钱教授是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中国英语阅读教育研究院专聘研究员。长期扎根于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参与过多个课题,如教师行动研究、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小学英语戏剧教育、英语测试与评价等,在全国进行过多次阅读教学的培训和讲座。

钱教授首先解读了牛津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单元,并提出文本解读的重要性,对我们今后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她的讲座共分为四个板块:中学分级阅读教学意义、泛读与精读、虚构类阅读教学、非虚构类阅读教学。钱教授分析了中学分级阅读教学的意义,分级阅读的整体目标;指出我们应该从课本出发,培养阅读策略,丰富阅读体验,精泛结合,采用多种阅读教学途径如任务型阅读、阅读圈、拼图阅读等发展学生的阅读素养。重点讲解了虚构类和非虚构类阅读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具体的策略,并给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以下建议:

1. 多阅读:泛读与精读、读写结合,加大输入量;

2. 虚构类、非虚构类读物都读;

3. 教学设计中注意文本分析(what, how, why);

4. 精读/课堂阅读教学,可依据英语学习活动观进行设计;

5. 按照单元大观念(big ideas),在学习主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分级阅读,开展整本书阅读;

6. 阅读中,读懂是关键,注意“读—析—品—评—(创)”几个主要环节。

在现场提问环节,江阴市成化中学教研组长杨柳老师提出了在高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几点困惑,得到了两位专家现场解答,帮助老师们厘清概念,拨云见日。

活动最后,江阴市教师发展中心高中英语教研员梅原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本次活动中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两位教授现场共同指导,意义非凡,这不仅仅是南北智慧的碰撞,更是南北教学理念的交融,为江阴市拓展阅读的开展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