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

2012年江阴一中中秋国庆学生“对父母一次采访”活动

  • 2012-10-27
  • 点击数:1972

活动介绍

在今年“中秋国庆”长假期间,江阴一中倡议每位同学利用长假,对自己的父母或挚友等进行一次采访,于10月10日前上交作品。作品内容可以对父母经历的“独立”叙事,生动的记述。并以感言感悟的形式进行理性的思考将父母的“经历”化为自己成长的养料和财富。可以采访稿的形式,也可以人物传记的形式表达。作品交至班主任,每班以合适的方式组织交流。各班根据情况再推荐到学校德育处,学校将以多种形式组织交流展示。同时德育处将设优秀组织奖,对于组织得力的年级、班级给予常规管理考核加分。对于优秀学生作品将推荐发表,同时给班级加分。

在成长的借鉴中,我们学生最不在乎的,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父亲扛起的是一座山,在山上眺望的是你。茫茫追寻中有着最可依靠的肩膀、激起自己一次又次远航的希望、每次最显得无所谓又其实最在乎的是父亲,或者,细细思量,母亲是一种岁月,因为在人世间忍受最多苦难、咽下最多泪水、包容最多无知、体贴最多心灵的是母亲,是伟大的母亲。如果我们愿意细心一点,我们会发现自己的父亲母亲也是我们向往的“名人”。他们的足迹,他们成长中的一个又一个节点,莫不是在为我们趟过生命的河流而“设计”。关注父母其实也是为了关注自己,是为了从中得到对所处生存环境的认知和在世间生活的资财。

 

活动意义

此项活动以采访形式开展,提供一个契机,让学生充当一下小记者采访有机会访问自己的至亲,活动主题起点低、切入口小。由学生上交的采访稿来看许多同学的笔尖流露的是对父母深一层的认识,关于自己的父母,往往只被动地接受他们的关爱却不会主动地了解他们。作为一个高中生,若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漠不关心,怎么能指望他关心他人、热爱国家呢?

丰富的物质资源充斥着现代生活,两代人的成长生活环境简直是天壤之别。去年我们很成功地举行了采访活动,在同学们上交的采访稿中,多数同学提到父母在他们这种年纪基本上已经放弃学业开始工作,经历了酸甜苦辣。他们的父母生活在物质缺乏、教育落后的年代。对父母艰辛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感,教育无形,必须有相关活动作为载体,才能潜移默地影响、熏陶学生。同学们自己也写到“如果没有这项活动,我大概永远都不会知道父母还有这样一段过往……” ;“我承认,我没有真真切切的关心过我的父母,对他们所付出的远少于他们为我所做的一切”;“我并不知道,你所处的那个年代,对我来说,那么遥远……”

中国父母爱的表达往往含蓄内敛。大爱无言,爱在父母日渐褶皱的脸庞上;大爱无声,情在亲情温馨的诗意里……学生上交的一封封洋溢着浓浓亲情,充满敬意、感恩的采访来件是对本次活动的最佳肯定。当然对于他们意义更是非凡。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这个名词,屡见不鲜。但真正怀有感恩之情的孩子,却寥寥无几。学会感恩,前提是学会知恩。作为即将成人的高中生首先必须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情。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父母累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

不要求学生做到孝感动天,只望他们怀有感恩的心去对待父母。不要对父母的谆谆教诲视而不见。大力宏扬尊长孝敬不是一句口号,一种呼吁,而是真正地落到了实处,此次活动是对“德育只是一张空头支票”的有力回击,捍卫了德育的“尊严”。尽管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活动的起点较低,但毕竟为学生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相信此次活动已逐渐成为学生心理素质的深层成份,融入于学生的情感血液里,用真情培育了心灵,在亲情丝带上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

 

德育处

201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