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

培育创新型教师的生态研究

  • 2008-10-14
  • 点击数:2302

子课题名称

培育创新型教师的生态研究

课题负责人

李忠

研究起止年月

2006.92010.12

1、对研究课题的说明: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教育教学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创新人才,才能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要铸就百年一中新辉煌就必须要有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学校作为创新型教师成长发展的主要阵地,应该为培育创新型教师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2、预期目标:

(1)       优化师德建设,拓展师德境界;

(2)       优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空间;

(3)       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创新火花;

(4)       重视人文氛围,和谐校园人际环境;

(5)       优化经费开支,搭建创新平台。

3、实施办法:

一、优化师德建设,拓展师德境界

师德建设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教育主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应把师德建设放在重点位置,并加强对新世纪创新型教师的师德培养。

1、加强教育法规学习,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师德认识,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2、以人为本,提高师德修养。

1)领导以身作则,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在学校工作中,学校领导应率先垂范,勇于奉献,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教学之中,不计个人得失。积极参加听课、评课,亲自参与教学比武,兢兢业业做好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用无声地行动影响着教师们去敬业奉献。

2)树立典型,培养教师爱生情感。每学期都开展十佳评选活动,为教师们树立榜样,激发教师们的爱生情感。

3)开展活动,培养教师的合作观念。学校经常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文体娱乐活动等,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群策群力,办好学校。

3、建立奖惩制度,提高师德水平。

一是学校应把师德建设融于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中,及时发现教师师德方面的问题。二是成立师德考核领导小组,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建立师德档案,与教师的评先晋级挂钩,把教师师德水平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优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空间。

学校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创新精神的发挥。学校应勇于突破甚至摒弃那些陈旧的、束缚教师教育创新的桎梏,而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发展管理制度。

1、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修订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如教学六认真细则、《班主任工作职责》、《教师工作实绩考核与评估细则》、《教学教研成果奖励办法》等,使之适应创新型教师成长需要。

2、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1)树立教师终身学习观。学校坚持每周两小时的集中业务学习制度,提高教师业务能力。让教师们尽快掌握新的教育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建立学刊用刊制度。学校提倡每位教师至少要拥有一份以上的专业期刊,提倡每天一小时以上的阅读,每周写一篇以上的读书心得或教后感,每期写一篇以上的教学研究论文,每年阅读一部以上的教育专著,并定期把教师学刊、用刊情况进行交流展评。

3、建立有效的评价制度。学校评价教师的业务水平、创新能力时,不论资排辈,暗箱操作,而是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给予评价。这样就能激发教师创新精神和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师的特长。教学上让中青年教师充分展示各自教学风格,施展各自教学才华。

三、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创新火花。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教学,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所以,深化学校教研教改,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学理论,转观念。

实施新课改,教师都应学好理论,转变观念。新课程理念思想新、观念新,学校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尽快地为学校教师洗脑,集中学习新课改理念,摒弃传统中陈旧的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而代之以新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真正走上新课程改革之路。

2)结合理论上研究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学校建立并完善三级教研网络,校级学科中心组设计指导全校教研活动。每期开校伊始,中心组都要求教师设立各年段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把新学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学校选派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上好研究课,为教师们导航、引路,并对照主题分析现状,提取有价值、急需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发思考,组织教师集体研究、探讨,围绕研究主题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总结、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水平,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3)教学大比武,展示教师个人风格。

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技能的优劣能显示教师个人的风采,学校积极为创新型教师成长搭建一个竞争的平台。每期开展优质课大赛,进行教学大比武。活动中,鼓励教师不拘泥于教材与传统,对新课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处理办法,鼓励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大胆创新,根据自身特点实行个性化教学,鼓励教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成不同的教学风格,使教学充满活力,从而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创新的火花闪出耀眼的光芒。在这样的环境中,创新型教师就能更快地成长起来。

四、重视人文氛围,和谐校园人际环境。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给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搞好校园绿化,建设花园式学校,随时保证校园干净整洁、标语规范,板报新颖,内容齐全;随时更新艺术长廊、宣传板报和读报栏内容,形成浓厚的文明向上、健康文雅的人文氛围与和谐的育人环境。

2)充分发挥工会、教代会职能,广泛听取教师们的建议,想方设法解决教师生活上的各种困难,组织教师参加各种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逐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形成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济困、团结友爱、邻里和亲、家庭和睦的风气。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向上的群体心理气氛。

3)扩大教师工作自主权,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管理,凡属学校重大问题,不仅班子集体研究,还应充分征求教师意见,并认真采纳好的建议,对教师的工作允许选择不同的工作方法去完成;安排工作根据各自的特长、兴趣爱好,使其特长得到更好的发挥,从而满足其成就感。

五、优化经费开支,搭建创新平台。

学校经费少,资金紧,学校平时各项经费的开支,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坚持量入为出,但为了教师的培养与提高,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学校设列科研专项培训资金,开阔教师眼界,扩充教师视野。同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增加教学设备,使教学手段更加现代化,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条件,订购多种教育教学杂志、资料,为教师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提供经济补助,给足时间,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学习等等。为教师搭建一个创新的平台,并对教育教学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重奖。

创新型教师的成长非一朝一夕,学校是其成长的土壤,应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加速其成长的进程。

 

4、活动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06.912):活动启动动员阶段

阶段目标:

1、加强教育法规学习,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教师师德认识,规范教师师德行为。

2、学习新课程理论,转变教师观念。

实施新课改,教师都应学好理论,转变观念。代之以新的发展观、人才观、质量观,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真正走上新课程改革之路。

3、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千方百计改善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给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育人环境。

第二阶段(2007月——2010月):活动实施阶段

阶段目标:

1、优化制度建设,开放创新空间。学校制度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师创新精神的发挥。学校应勇于突破甚至摒弃那些陈旧的、束缚教师教育创新的桎梏,而建立一套有利于创新型教师成长的发展管理制度。

2、切实深化教研教改,激发创新火花。

学校的生命力在于教师的教学,而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学校生存发展的命脉。

第三阶段(20106月——201012月):活动总结阶段

阶段目标:

1、总结表彰优秀个人和优秀教研组、备课组。

2、举行研讨会,广泛征集意见,总结推广经验,促进我校创新型教师特色建设向纵深发展。

 

 

 

 

 

 况:

 

姓名

性别

年龄

教龄

职务

职称

专业及专长

李忠



副书记、副校长

高级

语文

顾文伟



校务办主任

一级

语文

金桂萍



工会主席

高级

历史

陈东革



副校长

高级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