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实践

百年之忆|传承五四精神 激扬青春风采

  • 2022-04-27
  • 点击数:544

“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敏锐之直觉,活泼之生命,以创造环境,征服历史。”百年前,推动并领导五四运动的李大钊先生曾如此赞美青年。

     1919年5月4日,中国青年的高光时刻。无数次地怀想过,若当年的中华,没有这些心怀大志的青年,中华民族的命运又当在何处漂泊。“西方世界轰隆隆地前进,而东方世界却沉寂异常;西方像个巨人一样立于世界之上,所及之处无边无际。古老的东方核心,而今已沦落为边缘地带。”一位西方历史学家这样写道。灾难深重的古老国度在1919年5月4日看见了一缕明亮的曙光。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多所学校的3000多名学生齐聚天安门,走上街头,强烈要求拒签巴黎和约,惩办卖国贼。五四运动汇聚青春的呐喊,推动历史的长河,让中国历史在此处转弯。

     青春的火焰熊熊燃烧,点燃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抵御外侮、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强大精神支柱。历经百年风雨,五四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坚,始终在传承中融入、在继承中发展,成为中国青年的独特标识和青春力量的不竭源泉。

     何为青春?陈独秀说,“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李大钊说:“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百年前的新青年们,在大爱中觉醒,在立志后奋斗,为中国之富强,虽万死而不辞。

而我们作为当代青年,需谨记“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正逢盛世,要珍惜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同时,作为新时代青年人,要继续传承五四精神,要树理想、爱祖国、担责任,激扬青春风采,将青春的绚丽底色永远传承。习近平总书记说:“广大青年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五四精神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又是一个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以青春之名宣誓,以青春之名奋斗,让蓬勃的青春与家国情怀同频共振。



供稿人:钱雅淇、李仝博

编辑:黄晶

审核:王若旖